TOMID博士生李昇霖等获2025年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资助

发布人:李卓轩

         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发起,以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经学院申请、研究生院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2025年度共立项40项研究生创新项目。TOMID博士生李昇霖等申报的《尽“疝”尽美——零溶胀多功能水凝胶疝补片》项目喜获立项资助。

         我国近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腹股沟疝的年发病率为3.6‰~5.0‰,6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的腹股沟疝患病率更是高达1.16%。疝和腹壁外科在近20年迅速发展,疝和腹壁外科手术方式较20世纪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尽管总体疗效满意,但术后仍存在复发和并发症等诸多问题。疝补片已广泛应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然而能够同时实现促组织愈合和防止组织粘连的研究案例鲜少报道。项目团队在前期探索中以“二甲基亚砜(DMSO)-聚乙烯醇(PVA)-水”三元溶解系的原位凝胶化转变,创新性地制备了一面抗粘附、一面促粘附的零溶胀型疝补片材料,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授权(ZL 2024 1 1316484.0,ZL 2024 1 1317439.7)。进一步地,项目团队认识到该凝胶体系存在以氢键形式将有效功能成分原位包载于PVA大分子网络中的可行性,初步使用中药小分子川芎嗪(TMP)作为有效成分、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验证了载药可行性(Chem. Eng. J, 2025, doi.org/10.1016/j.cej.2025.159944)。基于前述研究基础,该项目计划制备一种力学可靠、绿色安全的生物医用水凝胶疝补片材料,促进腹壁缺损再生、防止术后粘连。该产品将联用多种生物物料线索(微观拓扑结构、生物电学信号、显微力学响应等),具备湿粘附性、零溶胀率,方便临床操作、利用实现无张力疝修复。同时,以有限元仿真解析水凝胶疝补片的在体工况、进一步指导材料制备与工艺参数优化。

         本项目成员包括TOMID博士生李昇霖,硕士生裘佳、张能深,项目导师为张超教授、宋剑副教授。未来,团队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全面发展、引领未来的高水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李昇霖

终审: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