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M | TOMID贾昭君课题组在糖尿病慢性伤口修复领域发表研究性论文

发布人:李卓轩

      糖尿病相关细菌感染慢性伤口对当代医疗保健构成重大威胁,往往伴有持续炎症、血管生成受阻及难治性生物膜,治疗十分棘手,甚至危及生命。为应对挑战,研究人员提出多种生物材料策略,如仿生水凝胶与抗菌/抗炎剂结合,但可能导致生物相容性失衡,无差别灭活致病菌和有益菌。因此,迫切需要简单有效、具备持久抗菌功效和良好生物相容性且能促血管生成/再生免疫调节的创伤护理策略。基于益生菌的“活菌疗法”以菌群调节促感染组织修复,通过竞争附着、分泌代谢产物、调节pH等模式抑菌,不易引发耐药性且可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但临床推广受环境敏感、体内免疫清除、失控增殖扩散致并发症等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近日我团队贾昭君课题组以活细胞表面工程化为切入点,提出构建“宏凝胶/微凝胶/生物膜”多级包裹“装甲”活性益生菌平台用于促进感染性糖尿病伤口修复。具体而言,乳制品来源干酪乳杆菌被封装于海藻酸盐微球,再包埋于海藻酸盐水凝胶,随后通过活化培养实现益生菌“生物膜化自包封”,从而提高益生菌的环境耐受性和免疫兼容性,并为其生长提供营养适宜的受限生长空间和发挥抗菌/免疫调节/促血管功能的多活性代谢因子(如乳酸、过氧化物、细菌素等)。

      系统的体外、卵内及体内研究表明,所构建的多级包裹“装甲化”益生菌水凝胶平台具有优异的抗菌/抗生物膜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并能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加速血管形成、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等途径,改善糖尿病感染伤口微环境,加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全皮层慢性创伤愈合,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活菌疗法新思路。

      相关工作以“Macro/Microgel-Encapsulated, Biofilm-Armored Living Probiotic Platform for Regenerating Bacteria-Infected Diabetic Wounds”为题,发表于生物材料领域知名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硕士生辛慧龙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蔡哲为共同第一作者,贾昭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论文作者还包括团队硕士生郝家辉、本科生李毅。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为第一及通讯单位。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学技术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资助。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hm.202403476

 

 

供稿:辛慧龙

终审:贾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