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钊英副研究员与张超教授课题组在抗细胞内细菌感染研究领域发表研究论文
随着细菌的不断进化,在一些条件下它们能够进入并存活在宿主细胞内。临床上与胞内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治疗中,大多数传统抗生素难以穿过细胞膜,或容易被细胞内的pH和酶等因素影响而失活,难以有效杀死细胞内的细菌;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骨髓炎和皮下脓肿的难以治疗与反复发作。
已有研究发现,细胞面对细菌入侵时会产生独特的自我防御机制,如吞噬体和溶酶体、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产生活性氧(ROS)和自噬作用等。受此启发,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基于生物活性玻璃的靶向纳米材料(BGNs-Man/Ag);该材料表面修饰了甘露糖分子(Man)和银纳米颗粒,可以与巨噬细胞膜上的甘露糖受体结合,以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细胞内,继而在胞内产生大量ROS,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进一步增强细胞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较好的胞内抗菌效果。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与万古霉素相比,BGNs-Man/Ag能更有效地杀死巨噬细胞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更好地治疗了小鼠的皮下脓肿。

该研究成果“Macrophage-targeting bioactive glass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llular infection and subcutaneous abscess”发表于生物材料领域权威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2, DOI: 10.1039/D2BM01117D)。TOMID的吴钊英副研究员、张超教授以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材料中心廖立琼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张世雄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105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760, 81801845), 和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JCYJ20190807160811355)的资助。
供稿:张世雄
终审:吴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