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ID团队在全国及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人:李卓轩

       2025年5月至7月,广东省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先后开赛,TOMID团队多个项目表现不俗。​

       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以下简称“国赛”)中,张钰铃,刘媛媛,辛慧龙,李毅凭借《光合骨卫士:叶脉仿生“光活性 /自给能”骨支架促大尺寸感染性骨修复研究》斩获一等奖(指导教师:贾昭君)。该项目针对感染性大尺寸骨缺损治疗难题,受叶绿体功能启发,设计仿生光响应骨修复支架。支架以多孔钛网为基底,经双层功能涂层修饰:内核层用静电纺丝包裹过氧化钙;外层沉积含光敏剂和过氧化氢酶的透明质酸层。其通过“外层光驱动抗菌、内层供能促修复”,模拟光合作用机制,解决感染与能量代谢问题,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新方案。

       李昇霖、裘佳、张效梁的《尽“疝”尽美——新型零溶胀水凝胶疝补片》项目在国赛中荣获三等奖(指导教师:宋剑、蒲建)。针对传统编织型疝补片术后易粘连感染、非编织型需兼顾溶胀率与力学性能的难题,团队创新采用分层浇注工艺:通过梯度结构设计,致密层经厚度调控和时效处理实现近零溶胀,保障无张力修补;相分离技术形成层间互锁过渡区,强化整体力学性能。同时,调控填充剂与溶解系,使疏松层孔径维持数十微米以促进细胞黏附,致密层孔径控制在亚微米级防止组织侵入,最终实现材料性能优化。​

       马赢颖、李佳佳、莫书亚、邓御宇、曹智翔的《新型双模态显影栓塞化疗微球制备及体内外评价》项目亦在国赛中荣获三等奖(指导教师:张超)。该项目运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衣康酸、丙烯酰胺为骨架,融合硫酸钡与钆离子螯合物,成功制备出100-300μm双模态显影栓塞微球。微球形貌均一、溶胀可控,兼具高效载药、缓释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其创新点突出:首次以衣康酸作骨架,优化显影与载药;实现X射线、MRI双模态成像,攻克传统栓塞剂临床难题;集栓塞、载药、显影功能于一体,为肝癌介入治疗提供新方案,团队高效协作也为项目成功奠定基础。​

       此外,在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庄承一、张能深、李卓轩凭借“自固定式人工韧带”项目斩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宋剑)。针对运动及日常中频发的韧带损伤问题,以及传统手术修复的局限性,团队研发的新型人工韧带采用PET材料编织体与3D打印TPU龙骨的三段式结构,兼具优异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其创新的聚乙烯醇和壳聚糖水凝胶冻融涂层技术,进一步攻克长期植入难题,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在本次大赛中,各团队经过前期的深入交流与研讨,不断打磨参赛项目,充分展现了TOMID师生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希望获奖的同学能够再接再厉、不忘初心,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再创佳绩;同时,热忱欢迎生医工学院及各兄弟院系的本科生加入TOMID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和本科毕业设计等学术活动!

 

 

供稿:李昇霖、庄承一、张钰铃、马赢颖​

终审: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