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剑副教授课题组在生物超滑领域发表综述
实现超润滑(一种摩擦几乎消失的润滑状态)已成为对抗由摩擦引起的能量耗散和医疗器械失效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脂质体过去一直作为药物载体活跃在生物医学领域,具备较高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它也被证实为一种优良的润滑剂,特别是在生物摩擦学领域最常见的边界润滑状态下。将脂质体作为润滑剂实现超滑状态,将大大拓宽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近日,TOMID宋剑副教授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刘宇宏副教授课题组和德国慕尼黑大学Benjamin Winkeljann博士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期刊发表论文,对脂质体的超润滑性能研究现状和生物医学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文章首先对脂质体的分类及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随后介绍了对其超润滑性的研究历程,讨论了脂质体超润滑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载荷、温度、摩擦速度、酰基链长度、尺寸、离子强度和pH值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文中还详细介绍了脂质体与不同生物大分子协同作用对润滑性的影响,并列出了现有经典脂质体配方及其应用场景。随后,文章介绍了脂质体制剂作为生物医学工程边界润滑剂的应用,着重分析了其在关节润滑和人工泪液领域的应用现状。该综述全面总结了脂质体作为超滑制剂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并对超滑脂质体的未来发展前景及挑战进行了展望。
刘宇宏副教授和宋剑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硕士生汤璐瑶和Benjamin Winkeljann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论文其他作者还包括冯少飞博士。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5303)和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博士基础研究启动项目(RCBS20210706092410021)资助。
论文信息: Tang LY, Winkeljann B, Feng SF, Song J*, Liu YH*. Recent advances in superlubricity of liposom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22, 218: 112764. https://doi.org/10.1016/j.colsurfb.2022.112764
供稿:汤璐瑶
终审: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