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队伍» 副教授

谢思维

 

姓名:谢思维

职称:副教授/博导(Tenure-track Associate Professor 

中山大学逸仙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核医学分子影像团队负责人

邮箱:xiesw3@mail.sysu.edu.cn

地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学园2-7

 

研究方向:

核医学影像系统,新型PET成像技术,柔性体表辐射探测器件,AI核医学影像等

 

个人简介:

谢思维博士,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深圳市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核心成员,深圳鹏城特聘人才。研究方向为:核医学影像工程,新型PET成像技术,柔性体表辐射探测器件,AI核医学影像等。在IEEE Trans.Medical PhysicsPhysics in Medicine & Biology 等杂志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20余项,美国专利授权2项,部分专利已转让并产业化,主持研制的PET系列产品已量产并投入临床应用。主持/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及青年项目、广东省青年基金项目及深圳市博士启动项目共11项。

 

、教育经历

时间

专业

学位

学校

导师

2015.09-2020.06

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

许剑锋 教授

2018.02-2019.02

分子生物影像部

联培博士

劳伦斯伯克利

Qiyu Peng

2016.12-2017.02

分子生物影像部

访问学生

国家实验室

Career scientist

2011.09-2015.0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科

武汉理工大学

/

 

二、科研经历

时间

职位

部门

单位

2025.09至今

副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

2022.08-2025.08

启航学者

生物医学工

深圳湾

2020.07-2022.07

副研究员

程研究所

实验室

 

三、科研项目

1伽马射线高飞行时间阵列探测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研仪器专项,2024.12-2027.112024YFF0727400800万元,项目负责人,主持;

2基于多层分光晶体的高精度脑部PET探测器,深圳医学科学院专项基金,A24030212025.01-2027.1280万元,主持;

3穿戴式啮齿类动物脑部PET显像技术与应用,深圳湾实验室重大项目(培育),2024.05-2026.05S24110100580/100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4移动式可穿戴脑部TOF-PET仪器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024.01-2028.128232780975.78/762.24万元,核心骨干;

5基于分光窗口的高反应深度(DOI)分辨率PET探测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01- 2025. 121220520530万元,主持;

6PET探测器的研发、应用及转化,深圳湾实验室启航学者计划,2023.08-2025.07, 300万元,主持;

7基于飞秒激光雕刻技术的LYSO光子闪烁晶体研发与制备,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重实验室,2022.01-2023.12DMETKF20220206万元, 主持,已结题;

8高三维位置和高时间分辨率PET探测器,深圳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1.11-2024.10,  SZBL2021080601008,  100/200万元,联合负责人;

9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研究,深圳湾实验室重大项目培育项目,2021.10-2022.09S211101002-3 37/45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10基于堆叠结构的高精度飞行时间PET探测器研究,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21.04-2023.04RCBS2020071411492014820万元,主持,已结题;

11基于人工智能的PET探测器γ光子定位算法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2020.10-2023.092020A151511058810万元,主持,已结题。

 

四、奖励和荣誉

1U45影响力青年奖,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202412月;

2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2411月;

3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广东省,202312月;

4深圳湾学者-启航学者计划,深圳湾实验室,202208月;

5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201910月;

 

五、部分发表论文

1X Yu, Z Zhao, H Liu, D Liang, W Zhu, Y Lin, J Zeng, C Liu, J Xu, S Xie, Q Peng*.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Benchtop Small-Animal PET/MRI Scanner, Accept, 2025. 

2Xi Zhang, Xin Yu, Cheng Hua, Yuli Wang, Hamid Sabet, Siwei Xie*,Jianfeng Xu*, Qiyu Peng*. Enhancing Gamma Ray Detection: Processing Grooved Microstructures on LYSO crystal with Femtosecond Laser. Medical Physics. Accept, 52 (4), 2644-2660. 

3Xin Yu, Xi Zhang, Jiayang Zeng, Yibin Zhang, Huiping Zhao, Jinyong Tao, Zhiliang Zhu, Jianfeng Xu*, Siwei Xie*, Qiyu Peng*. Depth of Interaction in PET Detector Desig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with Light-Sharing Window.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5, 74, 1-10. 

4Xi Zhang, Xin Yu, Heng Zhang, Changlin Liu, Hamid Sabet, Siwei Xie*, Jianfeng Xu*, Qiyu Pengç.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0.35-mm-Pitch PET Detectors With Different Reflector Arrange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Radiation and Plasma Medical Sciences, 2023, 7(8), 802-809.

5Xin Yu, Xi Zhang, Heng Zhang, Hao Peng, Qiushi Ren, Jianfeng Xu*, Qiyu Peng*, Siwei Xie*. Requirements of Scintillation Cryst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T Scanners, Crystals, 2022, 12 (9), 1302.

6Xi Zhang, Zhiliang Zhu, Xin Yu, Hongsen Yu, Yibin Zhang, Jianfeng Xu*, Qiyu Peng*, Siwei Xi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Dual-Layer-Offset PET Detector Constructed with Different Reflectors, Crystals, 2022, 12(1): 93.

7Siwei Xie, Zhiliang Zhu, Xi Zhang, Qiangqiang Xie, Hongsen Yu, Yibin Zhang, Jianfeng Xu*, Qiyu Peng*. Opt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with Time–Walk Correction of TOF–PET Detectors with Multi-Ended Readouts. Sensors, 2021, 21 (14), 4681. 

8Siwei Xie, Xi Zhang, Yibin Zhang, Gaoyang Ying, Qiu Huang, Jianfeng Xu*, Qiyu Peng*. Evaluation of Various Scintillator Materials in Radiation Detector Design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Crystals, 2020, 10(10): 869.

9Zhipeng Song, Zhixiang Zhao, Hongsen Yu, Jingwei Yang, Xi Zhang, Tengjie Sui, Jianfeng Xu*, Siwei Xie*, Q Huang* and Q Peng*. An 8.8 ps RMS resolution time-to-digital converter implemented in a 60 nm FPGA with real-time temperature correction, Sensors, 2020, 4(5): 555-562.

10Siwei Xie, Xi Zhang, Qiu Huang*, Zheng Gong, Jianfeng Xu*, Qiyu Peng*. Methods to compensate the time walk errors in timing measurements for PET detec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Radiation and Plasma Medical Sciences, 2020, 4(5): 555-562. 

 

加入我们

加入我们 一起探索核医学成像的无限可能

我一直相信,伟大的创新源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作为一名也是从学生时代走来的青年学者,我深知在学术道路上,导师和团队的支持有多重要。现在我正搭建一个协作高效的科研团队,面向核医学发展战略需求,研究方向从前端的闪烁材料、辐射探测技术、系统整机工程化,到图像重建算法,AI医学影像分析均有布局,如果你对其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充满好奇和热情,我真诚邀请您加入! 寻找伙伴,一起从 idea到临床应用,一步步实现突破。

对于硕士和博士生,在我们的团队中,你将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研究背景和兴趣去选择合适的课题。在这里,你有机会成为一个闪耀的科学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我们鼓励跨界合作,氛围开放且相互支持,导师会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你快速成长。你将直接参与前沿项目,不仅能积累国际会议经验,还有机会进入海外实验室交流。我们每周有小组讨论会,分享进展和灵感,帮助你从工程基础到AI应用全面成长。我的目标是让你毕业时不只拿着学位,还带着自信和独立研究能力。

如果你是准备入站的博士后,我特别欢迎那些有独立想法的年轻学者。这里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你可以结合团队大方向,开展自己的课题,申请基金,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我会全力支持你的职业发展——这不仅仅是工作,而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而对于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如果你拥有核医学成像技术、AI图像分析或相关背景,我诚挚希望你能加入,一起扩展我们的科教团队。中山大学将提供稳定的科研平台,包括启动经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稳步晋升的路径。在团队里,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科研方向上你有足够的自由度,可以探索你认为正确的方向,一起将先进的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临床应用。我相信通过协作,我们能互相学习,在核医学影像领域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发邮件给我(xiesw3@mail.sysu.edu.cn)。期待与你的相遇,一起做点有意思的研究